技术文章 / article 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技术文章 > 电缆试扎器的常见故障有哪些?

电缆试扎器的常见故障有哪些?

发布时间: 2025-08-29  点击次数: 37次
电缆试扎器(又称电缆刺扎器、电缆试扎装置)是电力行业用于确认停电电缆识别准确性的专用工具,通过模拟穿刺动作验证电缆是否真正断电,避免误操作引发安全事故。其结构通常包括机械触发机构、穿刺针头、绝缘操作杆、锁定装置等部分。由于长期在户外、高电压环境下使用,易因机械磨损、绝缘老化、操作不当等出现故障。以下是其常见故障分类、原因及排查建议:
 
一、机械类故障(最常见,占比约60%)
 
机械系统是试扎器的核心执行部分,负责完成“锁定-触发-穿刺-复位”动作,故障多集中于运动部件的磨损、卡滞或变形。
 
1.触发机构卡滞或无法触发
 
故障现象:按压触发手柄/按钮时,穿刺针头无动作;或触发时阻力极大,伴随“卡顿声”。
 
核心原因:
 
部件磨损:触发连杆、弹簧、销轴等运动部件长期使用后磨损,配合间隙过大或卡涩。
 
异物堵塞:户外使用时,灰尘、泥土、雨水渗入机械间隙,导致部件卡死。
 
弹簧失效:复位弹簧或触发弹簧因疲劳、锈蚀失去弹性,无法提供动力。
 
排查与处理:
 
拆卸机械部分,用细毛刷清理间隙异物,涂抹少量硅基润滑脂(避免使用机油,易吸附灰尘)。
 
检查弹簧弹性,若出现变形、断裂,立即更换同规格弹簧(需匹配原设备弹力参数)。
 
测量连杆、销轴的磨损量,若超过0.5mm,更换新部件(避免因间隙过大导致触发延迟)。
 
2.穿刺针头变形、损坏或脱落
 
故障现象:针头弯曲、钝损;或触发时针头从固定座脱落。
 
核心原因:
 
操作不当:试扎时未对准电缆中轴线,导致针头斜向受力变形;或反复穿刺坚硬物体(如电缆铠装层未剥除部分)。
 
固定松动:针头与针座的螺纹连接因振动松动,或焊点脱落(部分一体式针头)。
 
材质疲劳:针头为高碳钢材质,长期反复穿刺后出现塑性变形。
 
排查与处理:
 
变形/钝损针头必须立即更换(不可打磨复用,否则可能导致穿刺深度不足,试扎失效)。
 
检查针座螺纹是否滑丝,若滑丝需更换针座;焊点脱落可重新焊接(确保焊接强度,避免针头脱落引发触电风险)。
 
试扎前确认电缆外护套、铠装层已剥除至绝缘层,避免针头撞击坚硬金属。
 
3.锁定装置失效
 
故障现象:试扎前无法锁定穿刺针头(针头自行滑落);或试扎后无法解锁复位。
 
核心原因:
 
锁舌磨损:锁定机构的锁舌、卡槽因长期摩擦导致配合精度下降,无法卡紧。
 
操作杆变形:绝缘操作杆(尤其是可伸缩式)因外力撞击弯曲,导致锁定机构受力偏移。
 
弹簧弹力不足:锁定机构的复位弹簧失效,无法推动锁舌归位。
 
排查与处理:
 
更换磨损的锁舌、卡槽部件,确保锁定时“咔哒”声清晰,无松动感。
 
检查绝缘操作杆是否笔直,若弯曲需更换(不可强行校正,避免绝缘层开裂)。
 
测试锁定弹簧弹力,若按压后复位缓慢,立即更换同型号弹簧。
 
二、绝缘类故障(安全隐患最高,需优先处理)
 
试扎器的绝缘性能直接关系到操作人员安全,故障多源于绝缘层老化、破损或污染。
 
1.绝缘操作杆绝缘性能下降
 
故障现象:绝缘测试时(用兆欧表测量),绝缘电阻低于标准值(通常要求≥1000MΩ/2500V);或操作时出现麻电感。
 
核心原因:
 
绝缘层老化:长期暴露在阳光、雨水、高温环境下,环氧树脂或玻璃纤维绝缘层出现龟裂、粉化。
 
表面污染:油污、粉尘附着在绝缘杆表面,形成导电通路,降低绝缘电阻。
 
内部受潮:绝缘杆密封不良,雨水渗入内部,导致绝缘性能骤降。
 
排查与处理:
 
用干净抹布蘸酒精擦拭绝缘杆表面,去除污染物后重新测量绝缘电阻。
 
若绝缘层出现龟裂、破损,或绝缘电阻持续低于标准,必须立即更换绝缘操作杆(不可修补,避免绝缘失效引发触电)。
 
存放时将试扎器置于干燥、通风的专用工具箱,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。
 
2.手柄绝缘套破损
 
故障现象:操作手柄的橡胶/塑料绝缘套开裂、脱落,露出金属部件。
 
核心原因:
 
老化变硬:橡胶绝缘套长期使用后氧化变硬,受外力拉扯时开裂。
 
机械损伤:搬运时碰撞、挤压,导致绝缘套破损。
 
排查与处理:
 
绝缘套破损后必须立即更换(不可裸露使用),更换时确保新绝缘套与手柄紧密贴合,无松动间隙。
 
选择符合国标(如GB/T13398)的绝缘套,材质需为耐老化、耐高压的丁腈橡胶或聚氯乙烯。
 
三、操作与人为故障(可通过规范操作避免)
 
多数故障并非设备本身问题,而是源于操作人员未按规程操作,占比约20%。
 
1.试扎后针头无法取出
 
故障现象:穿刺后针头卡在电缆绝缘层内,无法拔出。
 
核心原因:
 
穿刺过深:针头完全刺入电缆内部(超过绝缘层厚度),勾住导体或半导电阻水层。
 
角度偏移:试扎时针头与电缆轴线夹角过大(>15°),导致针头斜向嵌入绝缘层。
 
排查与处理:
 
缓慢旋转操作杆,尝试调整针头角度,同时轻轻向外拔出(不可强行拉扯,避免拉断针头或损坏电缆)。
 
若仍无法取出,需停电后剥开电缆外层,用尖嘴钳辅助取出针头(操作时做好绝缘防护)。
 
2.试扎无效(无法确认电缆状态)
 
故障现象:穿刺后无明显“扎入感”,或无法通过试扎判断电缆是否带电(如无火花、无放电声,但实际电缆带电)。
 
核心原因:
 
针头钝损:针头变钝后无法刺穿绝缘层,仅在表面留下痕迹。
 
触发力度不足:操作人员按压触发手柄时力度不够,针头未完全扎入绝缘层。
 
电缆识别错误:试扎的电缆并非目标电缆,导致“试扎无效”。
 
排查与处理:
 
更换锋利的新针头,试扎前可在废电缆上测试穿刺效果。
 
确保触发时力度均匀、到位,直至针头完全伸出并嵌入绝缘层。
 
试扎前必须通过电缆识别仪二次确认目标电缆,避免误扎带电电缆。
上一篇:PZ158A型系列直流数字电压表规格特征
下一篇:没有了